最新文章
Latest Articles真菌培养Fungi culture
发布时间:2013/07/07 微生物检验 标签:Fungi culture真菌培养浏览次数:493 欢迎阅读!
一、概述:
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,同时确定致病菌的种类。一旦发现肯定的致病菌如红色毛癣菌或新型隐球菌时,诊断即可确立。但如果分离出条件致病菌如白色念珠菌或烟曲霉时,应结合临床进行判断。从无菌部位如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条件致病菌常提示肯定的感染,但对来自于脓、痰或尿的标本则应谨慎解释结果,单靠一次培养阳性往往不能确定诊断。有时还须结合直接镜检的结果,因此强调直接镜检与培养检查相结合的重要性。
二、适应症:
1.疑似真菌感染的标本。
2.进一步确定感染真菌种类。
三、操作:
1.在无菌操作下,将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(SDA),置25~27℃温箱内培养4~6周。
2.如怀疑有深部真菌,应同时在35~37℃培养。
3.菌落出现后,应定期观察其生长情况。
4.常规分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为SDA斜面培养基,加0.005%氯霉素。对皮肤癣菌,还应添加0.05%放线菌酮。
5.对分离到的真菌,应结合菌落和显微镜下形态学特点将其鉴定到种。真菌常用形态学鉴定,而酵母常以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结合进行鉴定。
6.常见真菌培养所见:
(1)念珠菌病:奶油色酵母样菌落。
(2)隐球菌病:乳白色酵母样菌落,而后为浅橘黄色,质地呈黏液状。
(3)孢子丝菌病:棕色至棕黑色菌落。
(4)曲霉病:黄绿色毛状菌落。
(5)芽生菌病:真菌相为白色棉花样菌落,酵母相为奶油色或棕色菌落。
(6)暗色丝孢霉病:棕黑色菌落。
(7)诺卡菌病:橘黄色或红色菌落,有泥土气味。
四、注意:
1.应与直接镜检结果综合进行判断。
2.严格无菌操作,避免污染。
3.提倡多管(点)、多次培养,确保结果可信性。
下一篇: 真菌培养及鉴定